|
課程名稱
|
介紹
|
基礎
課程
(必修3門9學分)
|
組織心理學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
本課程旨在引導同學探討工作態度、工作動機、團隊合作、同僚關係、領導決策、組織創新等與職場相關的心理學議題,以充實同學生涯規劃之準備,並做為修習本領域其他專門課程之基礎。
|
數位學習導論
Introduction to e-Learning
|
本課程旨在促使學生全面地涉獵數位學習的發展與應用現況,並引導學生思考配合個人專長與特質,著眼於可能的專業發展方向。將循序介紹「數位學習eLearning」的三個構面(1)數位學習工具及環境建置、(2)數位教材內容開發、(3)數位學習活動設計。
|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本課程旨在探討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與實務。讓同學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現況ex.人事行政到策略角色;基本理論與實務ex.組織如何甄選人才、培養優秀人才、評估員工表現、決定員工待遇;面臨的挑戰ex.全球化、經濟不景氣、組織購併等;以及組織如何透過人力資源管理強化自身之競爭優勢。
|
實務課程
(必修2門6學分)
|
實習輔導
Internship Guidance
|
結合理論與實務,統整運用於實習場所之實習工作,促進學生未來就業機會。
|
產業實習
Industry Internship
|
強化文教事業經營理論與實務之結合,提升學生專業知能。 藉由實習規劃、組織、指導與評估,增進師生互動與教學效果。 瞭解實習機構之行政組織、運作方式與實務工作內容。結合教學和服務,強化產學合作,協助學生就業準備。
|
專業課程
(16選修27學分)
|
事業企劃與行銷
Projecting and Marketing in Educational Enterprise
|
本課程即是要幫助同學建立整體觀(系統觀)以及企劃與行銷的基本能力,作為將來就業或創業的基礎。在同學展開視野迎向新的世界的同時,在評估自己將如何一展抱負之際,企劃與行銷方面的知識將使同學能夠迅速發現並掌握教育產業中的市場機會。讓學生具備以下專業能力:1.執行企劃能力2.應用行銷溝通3.掌握市場動態
|
安親課輔班級經營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After-School Programs
|
課程內含說明安親課輔班級經營之理論與內涵、班級常規之建立、班級教學與活動規劃、班級人際關係與領導、親師溝通、班級輔導與個案處理及班級經營行動研究等。讓學生具備以下專業能力:1.班務策略規劃2.具備親師溝通3.個案處理知能4.多元家庭觀念
|
安親課輔班規劃與經營(2學分)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After-School Programs
|
本課程透過教師實際的教學經驗,提供課堂的討論與回饋的基礎。此外透過學生在情境模擬及期未報告的呈現,提供學生更多元及實際的情境感受。最後,在平時課堂提供相關的議題研討,讓學生對於安親課輔班的內涵有更深的認識。
|
教學實務
Teaching Practices
|
本課程目的在瞭解規劃與設計「教學實務」,在國小相關領域方面各主題,選用多元、彈性合適的教學模式、技巧,以及評估實施成效,讓授課學生對概念發展與教材結構,修正與創新教學智能。在課程實施中讓學生設計課程,並實際應用於教學,以培養學生實務教學能力。學生具備以下專業能力:1.實踐應用2.規劃與設計3.多元彈性模式技巧4.評估實施成效5.修正與創新教學智能
|
教學技巧與策略(2學分)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
本課程主要在讓學生認識重要的學習理論與其教學策略,探討有效學習與教學技巧策略的關係,認識教室內多樣性教學技巧與策略;希望學生能運用課堂所學的教學技巧與策略於教學實務中;並且能從學習過程中,培養對教育有熱情及使命感的情操。主要教學內容為: 1.重要學習理論與教學關係之介紹 行為主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以及多元智慧理論的介紹。 2有效的教學技巧介紹 發問的技巧、動機激發的技巧、注意力維持的技巧、合作學習、示範教學與練習教學的技巧…等。 3.教學技巧與策略實務演練
|
差異化教學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
差異化教學是回應學生需求的最佳教學方式,教師針對學生學習成就、
學習風格與偏好之不同,能提供符合其需要的教學,以滿足學生需求。本課程先介紹差異化教學概念,以及相關教學策略,在課程實施中讓學生設計差異化課程,並能實際應用於教學,以培養學生實務教學能力。
|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
|
十二年國教重視讓每一位學生成功與適性發展的理念,但在常態編班下,學生存在明顯的個別差異,教師宜透過教學提供所有學生相同的成功機會。「分組合作學習」有助於提昇學生學習成就、增進學生發展合作及溝通技巧、提昇學生自尊及學習動機。本課程目的在瞭解規劃與設計「分組合作學習」,選用合適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導合作技巧,以及評估實施成效。在課程實施中讓學生設計課程,並實際應用於教學,以培養學生實務教學能力。
|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
本課程即是要幫助同學從親身經歷某件事之過程記錄及進行反思;經由體驗式學習的過程,直接認知、接受、尊重和運用當下被教導的知能解決處理生活中的重要事物,突破傳統說教式教學方式的學習訓練。聽授課間不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而是由同學設計個案主題及情境內容,訓練同學能自行檢視他們自己的感覺、想法和領悟情形。
|
繪本與故事教學
Picture Books and Stories
|
本課程規劃理論與實務兼顧。除了藉由繪本與故事教學相關書籍,講授繪本與故事教學相關理論外,並規劃說故事與手製繪本實作課程。在繪本教學方面,除讓繪本和遊戲結合外,亦教授繪本教學策略,以及習得不同風格及素材的繪本製作技巧。在故事教學方面,除了透過故事結構教學,習得從生活經驗創作故事以及強化寫作技巧外,亦讓學生習得說故事的技巧以及閱讀理解教學策略。
|
戶外探索教學(2學分)
Instruction of Outdoor Adventure
|
本門課的目的在於提供同學走出教室,跳脫制式的知識學習模式,透過體驗與反省,貼近自我,聆聽自然。本門課將結合自然體驗、靜默冥思、札記反省等三種路徑,進行內在的探索與身心靈的成長。
|
行動學習設計與發展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u-Learning
|
本課程將介紹u-Learning之基本概念以及相關教育理論基礎與進行教學應用案例討論,本課程亦會介紹教育類APP軟體之使用方式,以及簡介教育類APP開發設計原則,本課程亦會介紹u-Learning數位教材之開發原則,以及u-Learning教學活動設計的方式。
|
數位化測驗與評量
Digital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
本課程介紹如何在網路環境中營造測驗與評量的環境,包含:選擇題型式、學習歷程檔案(e-portfolio)型式等,以輔助數位與傳統教學之進行。教學方式採理論與實務並重進行,除介紹網路化測驗與評量之理論與實證性研究外,學習者可以實際自行營造一個網路化測驗與評量的環境。
|
視覺傳達設計(1042改名「多媒體與視覺傳達設計」)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
本課程結合視覺圖像理論與平面設計軟體實作,訓練學習者對形態、色彩、文字在平面與立體的互用關係,以及平面構圖及立體造形之組合應用,並利用於教科書排版編輯、教學網站製作以及印刷宣傳物等將傳達內容視覺化的設計表現。
|
語文數位教材製作
Digital Material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應用數位科技以製作語文數位教材,從語文教學相關理論與案例應用討論,如語文教材學習架構(對象、主題)、學習內容(題材、活動)、操作介面(版面、操作)和追蹤評量(成效、應用)四個層面進行研討分析,以具備專業整合設計能力。
|
數學數位教材製作
Digital Materials of Mathematics
|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數學教學相關理論與應用模型,並經由互動設計概念能製作出輔助數學學習之數位教材。教材主題以AMA (Activate Mind Attention)為設計參考,旨在引導學習與提升興趣,教材主題專注在數概念、數操作與運算、幾何與空間、邏輯與思考等面向。
|
科學數位教材製作
Digital Materials of Science
|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科學之教學相關理論與實驗演練,透過互動模擬與操作概念以製作輔助學習科學之數位教材。以AMA (Activate Mind Attention)為設計參考,主題專注在科學建構概念、探究式科學學習方法、問題解決與創意思考、預測觀察與解釋、假設與論證等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