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點擊收起

歐洲見習 2017 <3>

融合教育---德國科隆蘿斯瑪爾學校(Rosemaarschule, Köln)  <班級導師於上課前將今天的行程抄寫於黑板,幫助學生進入課堂。>
融合教育---德國科隆蘿斯瑪爾學校(Rosemaarschule, Köln) <班級導師於上課前將今天的行程抄寫於黑板,幫助學生進入課堂。>
荷蘭Wieringerwerf Zilvermeeuw School  <校長熱情的介紹豐富多元的數學教具。>
荷蘭Wieringerwerf Zilvermeeuw School <校長熱情的介紹豐富多元的數學教具。>
<兩位學生在周五的慶典中發表作品。>
<兩位學生在周五的慶典中發表作品。>
<大家於放學後一同討論的身影。>
<大家於放學後一同討論的身影。>
德國斯圖加特 Waldorfschool Silberwald  <班導師Thomas特別撥空與我們聊華德福教育以及班上學生狀況。>
德國斯圖加特 Waldorfschool Silberwald <班導師Thomas特別撥空與我們聊華德福教育以及班上學生狀況。>
<由學生照顧的花園,圖中有棵蘋果樹是由Silberwald的非洲姊妹校所贈送。>
<由學生照顧的花園,圖中有棵蘋果樹是由Silberwald的非洲姊妹校所贈送。>
洪敬媛 (育與學習科技學系/三年級)


這次非常難能可貴的,進入了三所學校觀課,這三所學校的風格都非常不一樣,著重的核心價值也很不一樣,而各校的學生也分別呈現出學校的特色。

第一所是德國Köln的Rosemaarschule,這所學校同樣師法於彼得彼得生的清華附小融合校區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裡真的體現了融合的精神。聽老師說,我所觀課的班級中有五位特殊障礙的學生,但眼前的二十五名學生卻讓我感受不到任何「特殊生」的存在。
彼得彼得生強調「學校即家庭」,而這真的可以在這所小學內處處體現,這裡的學生視彼此照顧為責任,這也是特殊生能完整融入的核心緣由。我想這是各個班級辛苦經營出的成果,比如我們觀課的班級,這些孩子雖然英文程度不慎流利,但仍然非常樂意與我們溝通,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課堂,老師也適時地在活動中邀請我們加入,真的可以體會到這一種大家庭的和樂。

第二所學校是荷蘭的Obs de Zilvermeeuw小學,這所學校的最大特色就是平板電腦教學,不但有架構完善的課程,還有縝密的教學評量軟體,教師可馬上憑藉學生於平板電腦上的作答,判斷學生各科的學習狀況,並做出立即性的指導或是課堂調整。而我們在下課期間跟學生聊天時,他們也挺喜歡這種學習與評量的方法的,若是有機會,台灣也可以引進這種教學,我想這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所學校是德國Stuttgart的Waldorfschule Silberwald,這所學校已是完整的華德福學校,從Class1(小一)到Class8(國二)的課程皆十分完備。我們觀課的班級是Class7,是學生步入青少年的時期,而我們正好遇到班級最近的霸凌問題,一位是有自殘傾向的學生,另一位是身障的特殊生,這兩位在班級的定位皆很不明朗,而Thomas有私下跟我們討論他的解決辦法。我想日後教學時也難免會遇到這種狀況,幸好有Thomas事前與我們的討論。

這一次出國見習,除了教學體制不同的衝擊外,更讓我發現教學的更多可能性,也真切地意識到班級經營的重要。在未來的教學裡,我會融入彼得彼得生的班級即家庭的理念,以及華德福的愛與美,豐富學生的身、心、靈,讓他們有機會發展出那個最特別的自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