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點擊收起

歐洲見習 2017 <6>

融合教育---德國科隆蘿斯瑪爾學校(Rosemaarschule, Köln)   與Heilmann校長和柯隆大學學生合照
融合教育---德國科隆蘿斯瑪爾學校(Rosemaarschule, Köln) 與Heilmann校長和柯隆大學學生合照
荷蘭Wieringerwerf Zilvermeeuw School學生期末慶典表演
荷蘭Wieringerwerf Zilvermeeuw School學生期末慶典表演
可彈性調整的課表
可彈性調整的課表
德國斯圖加特 Waldorfschool Silberwald學生園藝課手作pizza
德國斯圖加特 Waldorfschool Silberwald學生園藝課手作pizza
二年級晨圈觀摩教學
二年級晨圈觀摩教學
生活體驗與人際互動 -Boppard文化旅行體驗
生活體驗與人際互動 -Boppard文化旅行體驗
扈若喬(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二年級)

這次參訪真的讓我成長很多。從見習部分講起,在彼得彼得森方面,我們一開始是去看德國的公立學校,一開始我覺得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一起上課應該會有霸凌之類的事情發生,更何況還有身心障礙的學生,但我發現我錯了。整體學校的氛圍營造得很好,我看到的是不同年齡的小孩都玩在一起,大家也都很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課堂中,老師看似很輕鬆的在班上教學,念念字卡寫學習單之類的,但其實老師在課前準備其實很辛苦,因為他要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練習,甚麼時候要小組討論,甚麼時候要自己練習,老師都要有全盤掌握的能力。上課前後,老師都會點人起來發表,分享自己的假日生活或說說上堂課的心得課後老師都很用心地跟我們解釋他們的課程和小朋友的講話內容,我覺得老師給學生一個環境讓學生都很敢表達自己,老師也會特別點害羞的學生發言,讓大家都有機會練習,我覺得我們台灣很少給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大多都是老師說一步,學生做一步,缺少讓學生自己說的部份,這是我覺得可以改善的部分。
第二間彼得彼得森學校位於荷蘭,這間學校在一個很鄉村的地方,我很喜歡這個小鎮,人們對待我都很友善,學校環境也很有特色,學校是呈現六角形,中心是一個公共空間,教室呈放射狀,中間的空間是一個讓所有師生都能相互交流的地方,也是他們學校的閱讀空間,老師對於教室布置都很用心,每間教室都有佈置相應的主題,例如我們去的時候是鳥的主題,教室裡面就有放著鳥巢,裡面有蛋,天花板上也有吊著鳥。
因緣際會和一位整理書的志工聊天聊到原來他是這間學校的家長,他以前也是就讀這間學校,我問他到底為什麼要選這間學校,他跟我說他覺得在這間學校,小孩子學到的是與他人溝通的方式,因為政府有規定要考過相關的考試才能升學,所以即使他們和一般學校的課程不同,所具備的能力也不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弱,反而擁有其他學生沒有具備的溝通能力。跟他聊天的時候也了解他整理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書本共享的系統,每個月都會寄書給別的學校,並收到其他學校寄來的書,這樣及時不花很多錢,小孩子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書。
兩間學校的學生比較起來,我覺得荷蘭的學生比較開放,縱使英語不太會講,還是很敢跟我們溝通,但德國的學生就比較不敢跟我們溝通,雖然可能也有年紀大小的原因,但荷蘭學生比較起來比較熱情,我想應該和民族性有關係。
最後一間學校是位在德國司徒加特的華德福學校,關於課程方面,七年級他們主課程學習內容是哥倫布,老師說他們之所以選這個主題,是因為史代那說七年級要給孩子拓展視野的機會,讓他們想要去開拓自己的世界,當然其他探險家像是麥哲倫也都可以,課程內容取決於老師的選擇。一進教室我們就看到一幅船的黑板畫,老師說這幅畫已經存在好幾個月目的就是這次大航海的課程,我們就問老師時間過那麼久,學生不會對這幅畫失去興趣嗎?老師說了一句很有道理但很難理解的話:要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很簡單,但如何訓練他們在興趣過後再重拾興趣。還有醒和睡的理論,如何喚醒孩子,如何使學習沉睡,我想這些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實在是很難理解,畢竟華德福教育是生命的歷程,老師也說過”Life is the mail lesson.” 我想一切一切都要等到我未來真正接觸學生會才能慢慢開始體會吧。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