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系陳柏巧同學(2024年12月撰寫)
英教+「科技藝術」二專+「資訊傳媒學分學程」
陳柏巧 (英教系24級)
我選擇跨領域學習「科技藝術」為二專並修習「資訊傳媒學分學程」,透過這些課程及實際操作,我對傳播科技的興趣日益濃厚。從數位繪圖、動畫製作到互動裝置設計,我逐漸掌握將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技巧。此外,透過學分學程,也讓我有機會廣泛地探索傳統媒體及資訊媒體領域。為了拓展我的學習視野,並豐富個人作品集,我積極參與各種實作專案。特別是在校內兩岸暑期學術交流的機會下,我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為期數週的虛擬網紅專題研究。這個專案讓我深入探討了虛擬偶像的製作流程、行銷策略以及在社群媒體上的影響力。透過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交流,我學習到更專業的研究方法,並拓展了我的國際視野。
當初決定選修第二專長與學分學程,主要受到書院豐富多元的活動以及同學們的啟發。特別是有一位就讀科技藝術的同學,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獨具創意的作品,並深入探討科技與人文之間的關聯。他的熱情與才華深深吸引了我,促使我選擇「科技藝術」作為第二專長的學習方向,希望能夠深入了解這個結合藝術與科技的跨領域領域。
另一方面,過去在書院參與專案活動的經驗,如行銷企劃、自媒體經營等,讓我對資訊傳播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更深入地探索這個領域,我同時選修了「資訊傳媒學分學程」。透過修習不同面向的通識課程,我得以接觸到更廣泛的傳統媒體及資訊媒體知識,並嘗試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的專案中。期望能透過這兩個學程的學習,將科技藝術的創新思維與資訊媒體的傳播能力相結合,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在跨領域學習的過程中,我曾因原科系專業與第二專長的巨大落差而感到深深的挫折。看著周遭的同學似乎輕易掌握新領域的知識與技能,我不禁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努力自學,我逐漸發現,跨領域學習並非一蹴可及,更需要的是耐心與毅力。透過不斷的摸索,我曾交出幾件令老師滿意的作品,這不僅肯定了我的努力,更讓我逐漸找到了自己在新領域中的定位。特別是在課堂發表上,我發現自己更擅表達創作概念,並透過清晰的邏輯結構,有效地傳達給聽眾。相較於親手創作,我更享受在團隊中扮演協調者的角色,將組員們天馬行空的創意整合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因此,在後續的課程中,我幾乎都擔任組長,負責統籌、規劃小組的任務分配,並在過程中激發大家的潛力。
跨領域學習不僅拓展了我的知識視野,更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克服困難。每一次的跨越,都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我認為跨領域學習為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在於能與不同科系的同學共同合作,將各自的專業知識相互碰撞、激盪出創新的火花。在討論作品或報告議題時,透過不同學科的觀點,讓我能從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問題,同學們之間獨特的思考方式,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面,更啟發了我對議題的深入思考。此外,跨領域合作也讓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在團隊中,我發現自己更擅長扮演協調者的角色。相較於獨立創作,我更喜歡與他人合作,將大家的意見整合起來,並提出更具體可行的方案。透過與不同個性、背景的同學共事,我學習到如何有效地溝通、協調,以及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團隊貢獻一份心力。跨領域學習不僅拓展了我的知識視野,也培養了我更全面的能力,包括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這些能力不僅有助於我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更是我未來踏入職場的重要資產。
建議的話,我想如果是已經對自己未來有明確方向的同學,應該不需要什麼建議也會盡可能的尋找自己所需的資源及機會,為未來發展鋪路。
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剛開始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對某個領域感到好奇,想要嘗試看看,那麼就大膽嘗試吧!當初的迷茫,正是在一次次的嘗試和探索中慢慢聚焦的。跨領域學習的機會能為你打開一扇窗,讓你看到更廣闊的風景。
當然,跨領域學習的機會比較像是一個起點,如想要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單靠跨領域學習是不夠的,還需向外爭取更多的實戰機會方能累積豐富經驗。跨領域學習只是給你指了一個方向及道路,但最終能否到達彼岸,還得靠你自己努力划槳。所以,不妨多去探索、嘗試、去發現那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