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點擊收起

教育學院學士班陳宜琳同學(2024年12月撰寫)

雙專長:永續發展教育+資訊工程

陳宜琳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26級)

我的第一專長是永續發展教育,第二專長是資訊工程。這兩個領域的跨度很大,因此經常被問到為什麼這樣選。對我而言,個人偏好占了最大的因素,我喜歡觀察現在世界如何運行、討論未來世界應該如何運行,以及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站在我的角度上,永續發展教育討論現實世界該如何發展,而資訊工程討論虛擬世界該如何建構,它們其實有些相似。

更進一步的解釋,在永續發展教育的課程中,首先,我們經常被給予一個現實中發生的問題,比方說文化地景消失、資源分配不平均、空間規劃不完善等。接著,我們進行資料收集,資料來源可能是自行觀察空間或訪談得到的一手資料,或者網路、書籍上得到的二手資料。最後,我們根據資料及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試圖給出一個對解決問題有助益的方案。而在一些資訊工程的課程中,首先,我們同樣被給予一個問題,例如被指定條件的題目、project、應用程式等。接著,學習新的演算法或環境,有時也上網尋求更多資料。最後,同樣根據資料及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應對問題給出當時我們力所能及的最佳解。同樣的尋找問題和解方,也就是在學習上,不斷累積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和經驗,這樣來看,兩個領域是不是挺相似的?

雖然如此,在修課上確實不輕鬆。知識透過複習來穩固,以現況來說,在最忙的時候,資工系裡存在一群拼命唸書的同學,有人連續一個禮拜早上七點起來寫代碼,只要沒課就一路寫到晚上十點,包括假日,這個複習的時間差長期會在能力上展現出來。除此以外,即便在沒有這麼拼命的領域,只要跨度大,你在學習其中一個領域時,幾乎等同於少了複習另一個領域的機會,因為課程關聯性太弱,缺乏重複的內容讓你在學習的同時複習。

對於上述挑戰,我的應對方案是要注意兼顧不同領域的學習,即便現在沒有作業或考試,或者你這學期沒有修該領域的課,還是要對過去的知識進行複習。至於複習哪些知識,有一個訣竅,找一個主修該領域的朋友,問他那些你沒上的課,如果也出現你過去學到的知識,就複習那個,大概之後還用得上。

雖然困難,但排除個人偏好,我認為跨領域學習還有另一個好處。試想一下,當一家公司剛好需要同時對這兩個領域有背景知識的人時,除了你,它還有多少人可以找?

最後,對於想要跨領域學習的同學,雖然我對前面的挑戰提出看似可行的應對方案,但人一天一依然只有24小時,這個挑戰依然存在。因此,希望你在開始之前先做好課程規劃,然後思考兩個問題,一,這個修課時長和課程排序你可以接受嗎?二,假設你完成課程規劃,從中得到的知識深度及履歷是否足夠實現你的目標?

瀏覽數: